根据我们对人口、城市化率、住房需求改善潜力等指标测算,并参照国际经验,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城镇住宅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峰值将相继出现。
同时,强大的生产能力将为这些国家源源不断提供外汇,在热钱攻击下本国货币的下跌更是为出口打开更大销路,从而拿回更多外汇。而在发生美元大规模流出前,阿根廷就出现了严重的贸易赤字。
日本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虽然被认为是失去的二十年,但日元兑美元总体上保持升值态势。美国在1890年代末期取代英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一直到2010年都保持着世界制造业第一的位置。而更多资金的进入就会加速房价上涨、强化人们的投资意念。但是对于一产强国来说,由于一直是贸易顺差,手中握有的外汇总是比外面持有的本国货币额度大,攻击这样的国家无疑自讨没趣。2011年的财政赤字高达1.3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8.7%,占GDP的比重远远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与希腊相当。
阴谋论者只看到了97年后面的故事,却忽略了之前发生了什么。当然从理论上人民币是否存在大幅贬值的可能?应该说可能性是有的,出现这种可能性的前提是经济的崩溃从而使生产能力大幅倒退。有几个因素值得关注:第一,在我们这样一个转型国家,对在计划经济时代以及后来转型时代所形成的那笔庞大的国有资产的处置,无论瓜分也好,流失也好,都涉及国民财富的转移。
主要问题是城市那75万亿。在强调分配公正的今天,上述国民财富转移过程并没停止,而是更加疯狂。农村主要是自建房,增值量有限。按照学者们的划分,这100万亿房产价值,城市拥有75万亿,农村拥有25万亿。
国家拿走那部分又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在少数人中进行再分配。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隐含着一个财富再分配过程,而其分配数额可能是一笔天文数字。
第二,原来没有货币化的国有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也存在国民财富转移问题。第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是转型期财富形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过程对财富和收入格局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影响。从 2008年到现在,两三年时间,不少城市的房价几乎增长一倍,增值量大约 在35万亿元,与全国居民储蓄余额和股票市值等所有民间财富相去不远(全国股票价值约10万亿,居民储蓄约30万亿),也就是说,这几年城市住房中的增值部分,接近中国人民有史以来所形成的全部金融资产! 这笔庞大的住房增值量从何而来? 对于高房价,人们经常抨击为泡沫, 其实泡沫成分相当有限。第三,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虚拟资本是当今财富形成的重要内容,但这笔财富基本上为少数人所专有,并不归属所有实体资本的创造者,这也存在一个国民财富的转移问题
进入 孙立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财富转移 分配格局 。在房价增值过 程中,相当部分来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渗透效应,以及由此渗透所形成的财富效应。就此理解,应是一个财富转移过程。第二,原来没有货币化的国有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也存在国民财富转移问题。
有几个因素值得关注:第一,在我们这样一个转型国家,对在计划经济时代以及后来转型时代所形成的那笔庞大的国有资产的处置,无论瓜分也好,流失也好,都涉及国民财富的转移。第三,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虚拟资本是当今财富形成的重要内容,但这笔财富基本上为少数人所专有,并不归属所有实体资本的创造者,这也存在一个国民财富的转移问题。
最近有朋友问我怎么理解这一现象:几年前他花七八万块钱买一个车位,现在能卖上四十二三万,就是说一个车位可以赚35万。在强调分配公正的今天,上述国民财富转移过程并没停止,而是更加疯狂。
这一过程意味着社会创造的总财富直接分配给居民的部分过少。按照学者们的划分,这100万亿房产价值,城市拥有75万亿,农村拥有25万亿。如果是一个工薪阶层,他需要多少年才能挣到这35万?我觉得,这是现行收入分配格局中财富生成及财富转移扭曲问题。国家拿走那部分又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在少数人中进行再分配。主要问题是城市那75万亿。一条道路修过去了,一条地铁修过去了,附近的住房马上就增值 ——意味着这条道路或地铁投资的相当部分渗透到土地和房价。
第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是转型期财富形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过程对财富和收入格局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隐含着一个财富再分配过程,而其分配数额可能是一笔天文数字。
从 2008年到现在,两三年时间,不少城市的房价几乎增长一倍,增值量大约 在35万亿元,与全国居民储蓄余额和股票市值等所有民间财富相去不远(全国股票价值约10万亿,居民储蓄约30万亿),也就是说,这几年城市住房中的增值部分,接近中国人民有史以来所形成的全部金融资产! 这笔庞大的住房增值量从何而来? 对于高房价,人们经常抨击为泡沫, 其实泡沫成分相当有限。农村主要是自建房,增值量有限。
比如,现在中国居民的住房价值据说已经达到100万亿元,而这笔最近几年才形成的财富,无论是与60年创造的国民财富总量相比,还是与30年居民总收入相比,均是不成比例我们通过对近500家在华跨国公司的问卷调查发现,跨国公司正在调整对华战略,将把中国作为重要的研发基地,提升在华生产技术水平。
三是用政治决断消除各种阻力,用宣传教育凝聚全民开放与改革的共识,政治决断与社会共识形成良性互动。隆国强:外部冲击确实会加大一国经济的波动性,但另一方面,依靠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比仅依靠国内市场的空间更大,这又有利于降低波动性。与加入WTO前20年相比,这十年中国经济不仅增长速度更快了,而且增长更加平稳了,经济的波动程度大大降低,稳定性大大增强。很多WTO规则通过国内法律的修订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制度,从而大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是市场开放大幅度增加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例如,入世后的前五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提高速度远高于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速度,从而增强了本土企业的竞争力。
2001年12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仍有9.1%,比本轮增长最快的2007年降低5.1个百分点。
同时外资的进入既增加了竞争压力,又带来了新的技术与管理的示范。记者:加入WTO后,中国总体上实现了趋利避害,请谈谈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隆国强:一是要准确判断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制定正确的对外开放战略,坚定不移地坚持有序扩大开放,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牢牢把握战略机遇,防范开放的风险。
您认为,入世十年来中国取得的最主要成就是什么?隆国强:首先就是中国经济实现了更加快速稳定的增长。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经济体,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环节,对推进中国工业化,增强出口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隆国强:事实表明,并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结果,相反,有些产业的竞争力还得到了大幅度增强。在加入WTO十周年之际,认真总结十年来对外开放的经验,分析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明确对外开放的新任务,具有重大的意义。
五是认真履行对外承诺,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记者:说到入世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我想起入世之初,不少人发出狼来的的惊呼,担心中国的汽车、金融、农业等产业会因加入WTO而受到严重冲击。
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没有明显增加,个别著名外资金融机构经过几年的试水后,甚至退出了中国市场。记者:除了经济增长、产业竞争力增强,入世红利还体现在哪些方面?隆国强:加入WTO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体制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1978年—200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6%,加入WTO后的十年,即便遭遇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仍达到了10.45%,这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开拓新兴市场,实现出口结构的升级。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0n3um.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vpdy0/0575.html
上一篇
太保快速处理通化八宝矿难理赔事项
有话要说...